一圈回来。

“抗战,地方都不很大,盖了教学楼怕是没什么什么活动空间了!”

李抗战:“香江寸土寸金的地方,没有体育场什么的就算了。”

“只要有能上课的地方,总比去天台学习来的强。”

娄晓娥:“学校的名字,你有什么想法?”

“希望小学。”

娄晓娥嘴里重读念叨着,希望,希望,眼神发亮。

“小娥,以后李氏集团,要多做一些公益活动。”

“通过援助资金、物资等有意义的活动,帮助贫苦老板姓,往后我还要回到内地,在内地建校办学,或对接贫困学生,或长期在教育教学方面全面帮助提高,以此给一个地方带来希望与梦想。

不但捐款修学校,还随时给学生进行资助,学生读书有保障,为祖国的花朵能如期绽放······”

很快,希望小学的建设就破土动工了。

报纸,电视台,广播,等各个媒体都开始宣传起来,李氏集团的善举。

做好事不留名,这不是李抗战的性格。

做好事就要高调,这样大家才能知道李氏集团,李家,是一个积善之家。

而且,这么做的好处就是,宣传。

得到香江人的认可,就好比某国产服装品牌,当初捐款,然后大家伙都会报复性的消费,买衣服都只去他家。

在自家电视台,报纸轮番轰炸下,香江上至百岁老人,下至儿童,希望小学的事情,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

李抗战期待的已经超额完成目标。

现在香江人,谁不对李氏集团竖大拇哥,那个不道一声好。

“细路仔,你能去上学了。”

“真的吗?”

无数家庭都发生了这一幕,每一个孩子都露出了渴望的表情。

甚至有些人欣喜若狂。

同时,李氏调料销售额勐增,千家万户的首选就是李氏调料。

其他的回报,他们做不到,但是家里吃饭自己能做主,就用这种方式来回报李氏集团的善举。

明明香江的报纸有很多,但买报纸的人都默默的选择了李氏集团的报纸。

李氏集团的服装更是引起了,不少有爱心的年轻人哄抢。

章节目录